咨询者:冯阳354020437
咨询标题:胆囊腺肌症并胆囊息肉样病变
咨询内容:我1995年患胆囊炎,2010年3月四晚疼痛异常难忍,后背疼痛厉害,拔罐后好多了,但呼吸时胆囊还是很疼,不能平躺。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:一直吃消炎利胆片和氟哌酸胶囊,效果还可以,但一直觉得胆囊区闷疼。 想问一问蔡力行专家这个病是保守治疗好还是手术,如果手术得做的话,最好什么时候做最好 化验、检查结果:肝不大,包膜光滑,实质回声均匀,未见占位性病变/胆囊大小为6.5*2.4cm,壁厚0.2cm,毛糙,底部呈1.8*1.1cm的实性回声,中心隐约可见细窄的管腔,囊壁上附着一个0.5*0.4cm的偏低回声结节。检查结果是胆囊腺肌症并胆囊息肉样病变 最后一次就诊的医院: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
回复医生:蔡力行
回复内容:胆囊腺肌病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,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,以慢性增生为主,兼有退行性改变,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,学说颇多。1960年jutras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概念,认为是胆中壁 上一种组织成分发生过度增生的结果,它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疤痕组织增生的病变,它也不具有肿瘤那种破坏性和恶烃的趋势。正常胆囊粘膜下,由于上皮组织下陷而形成罗阿氏窦,它一般不到达肌层,在有腺肌增生病时可见粘膜肥厚增生,罗阿氏窦数目增多,扩大成囊状,深入肌层,甚至可深达近浆层,形成粘膜内憩室(图8-5)。囊内易瘀胆,继发感染可产生囊内微结石,又称壁内结石。囊的形态不一,可呈圆形、卵圆形或不规则形,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8-10mm左右。 根据病变的分布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。 (1) 弥漫型。 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。胆囊壁增厚,胆中造影时,造影剂可进入罗阿氏窦,可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点状阴影。 图8-5胆囊腺肌增生的基本病理改变 (2) 节段型。 胆囊壁的一段发生增生,常造成胆囊环形狭窄,狭窄部壁厚超过2mm,边缘不规则(图8-6)。 (3) 局限型。 胆囊壁局部发生明显增厚,常为单发,多位于胆囊底部,易被误为肿瘤,该型可分有内翻、外翻和中间位三种表现(图8-7)。 图8-6胆囊腺肌增生病的病理改变类型 本病临床明确诊断较为困难,国外报告,口服胆囊造影诊断率为4.6%。中愉有人报告6例,X线检查仅3例得到初步诊断。Raghavendra认为超声对胆囊腺肌病的诊断优于X线检查,报告6例,口服胆囊造影发现4例,超声发现5例,1例误认为撜。近年来,随着超声显象仪分辨率的提高和超声诊断医师的临床经验的积累,国内已有超声诊断胆囊腺肌病的报告。 胆囊腺肌病的声象图特点: (1) 胆囊壁增厚,呈弥漫性,节段性改变或局限性改变。 (2) 增厚的胆囊壁内,可见无回声暗区或回声增强区(胆固醇沉积)。 (3) 合并壁间结石和胆囊结石,可出现相应的改变。 199.胆囊腺肌病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? (1) 慢性胆囊炎。 (2) 胆囊癌。 (3) 胆囊扭曲。 (4) 先天性胆囊膈膜。 在超声检查胆囊时,如发现胆囊壁弥漫性、局限性(胆囊底部)增厚或出现环形狭窄。应想到本病存在的可能性,必要时进行口服胆囊造影,相互印证,有利提高胆囊腺肌病的诊断率。 200.空腹超声检查胆囊不显示时,应考虑有哪些可能性? (1) 结石或肿瘤充满胆囊,正常胆囊腔消失。 (2) 慢性胆囊炎,使胆囊萎缩或胆囊壁肥厚而囊腔缩小甚至消失, (3) 患者已进食,胆囊处于胆汁排空状态。 (4) 肝外胆管在胆囊管以上水平完全梗阻,胆囊得不到胆汁充盈。 (5) 因产气杆菌感染或消化道内瘘所引起的胆囊内积气。 (6) 胆中先天性过小或缺如。 (7) 胆囊位置极端异常。 在临床中,后两项极为罕见,胆囊的超声不显示,首先考虑病理改变,应作胆囊区的认真、仔细的探测和全面分析。 201.超声显象胆囊壁增厚有哪些可能? (1)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。 (2) 胆囊癌。 (3) 胆囊增生性疾病(即胆囊肌腺病。) (4) 非胆囊病变所致的胆囊壁增厚,如:低蛋白血症(腹水患者尤为明显)、肝硬化、急性肝炎、右心衰竭、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亦可见胆囊壁增厚。 202.超声显象胆囊内沉积物有哪些可能? 在超声检查中,胆囊内出现沉积性弱回声。可能形成一个界面,无声影,随体位改变向重力方向缓慢移动,该征象临床上见以下几种情况。 (1) 胆囊管或胆总管的梗阻。 (2) 急性或慢性胆囊炎。 (3) 长期禁食的病人(恢复正常饮食后沉积带即消失)。 (4) 肝炎患者。